《新媒體公共傳播》于2020年創(chuàng)辦,全刊信息多卻有條有理,堅持打造交流思想和經驗共享的主流平臺,創(chuàng)刊多年來受到許多讀者的支持和喜愛。是一本專注于新媒體時代公共傳播領域的學術性刊物,旨在探討新媒體技術對公共傳播的影響及其在社會、文化、政治等領域的應用。雜志以學術研究為核心,兼顧實踐案例分析,為學者、從業(yè)者和公眾提供了一個交流與學習的平臺。每期雜志都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、行業(yè)專家撰寫深度文章,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。
同時,雜志還關注新媒體技術的最新發(fā)展,如人工智能、大數(shù)據、區(qū)塊鏈等在傳播領域的應用,為讀者提供前瞻性的視角。新媒體公共傳播雜志的特點在于其學術性與實踐性的結合。它不僅注重理論探討,還通過案例分析、行業(yè)報告等形式,幫助讀者理解新媒體傳播的實際運作模式。例如,雜志會深入剖析熱點事件的傳播路徑,探討社交媒體如何影響公眾輿論,以及政府和企業(yè)如何利用新媒體進行有效的公共溝通。還特別關注新媒體傳播的倫理與規(guī)范問題。隨著信息傳播的便捷化和碎片化,虛假信息、隱私泄露等問題日益突出。雜志通過專題討論和專家訪談,探討如何在技術快速發(fā)展的同時,構建健康、有序的傳播環(huán)境。
Ⅰ、基金項目:論文涉及的課題如為國家或部、省級以上基金或攻關項目,應注于文章首頁,如“基金項目:國家自然科學基金(編號:30271269)”。
Ⅱ、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摘要,闡明研究的目的、方法、結果和結論;應具有獨立性和自明性(不少于150個漢字)。
Ⅲ、表格一律采用三線表,圖件應清晰美觀、圖例齊全,文中量和單位用法符合國家法定標準,公式應連續(xù)編碼,公式中出現(xiàn)的符號要加注釋。
Ⅳ、外文文獻在前,中文文獻在后。同一作者不同時期的文獻按出版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。外文書名以斜體書寫,實詞首字母大寫;外文論文篇名以正體書寫,僅篇名首字母大寫。每條頂格寫,回行時空兩格。
Ⅴ、來稿的注釋均為腳注形式,每頁單獨編碼。其他格式要求及注意事項可參照本刊注釋體例,對于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,字數(shù)要求可以適當放寬。
VI、來稿要求題材新穎、內容真實、論點明確、層次清楚、數(shù)據可靠、文句通順。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。
VII、本刊采用匿名審稿制。來稿均由編輯委員會送呈校內外至少兩位同行專家審閱,再由編輯委員會決定是否采用。
VIII、文稿中的小標題請依次使用:一、二、三、……;(一)(二)(三)……;……;(1)(2)(3)……;①②③……。
IX、正文中例句排列采用(1)(2)(3)……的形式(起三回一)。正文中涉及公元世紀、年代、年、月、日、時刻、計數(shù)等,均使用阿拉伯數(shù)字。
X、來稿請同時寄送電子版和紙質文本,并注明作者姓名、最高學歷、職稱、工作單位、通訊地址、郵政編碼及聯(lián)系電話。
新媒體公共傳播雜志訂閱
發(fā)行周期:半年刊 全年訂價:¥294.00元
發(fā)貨說明:每月15日前付款成功,可以下月發(fā)貨。每月15日后訂購,下下個月發(fā)貨。發(fā)貨之前會短信通知,我們將按照起訂時間為您配送雜志,如需修改起訂時間請聯(lián)系客服。
我們不是雜志社。本站持有《出版物經營許可證》,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推薦,不是任何雜志官網。直投稿件請聯(lián)系雜志社,地址:北京市北三環(huán)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,郵編:100029。
該雜志是省級期刊。收錄在知網收錄(中)、
該雜志是一本具有的期刊,。
該雜志是半年刊 ,全年訂價¥ 294.00元 。
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,請聯(lián)系出版商,地址:北京市北三環(huán)中路甲29號院華龍大廈,郵編:100029。